&esp;&esp;有鸟十年无鸣,一鸣惊人!
&esp;&esp;掌门程正叔大喜之下,遂将郭大路招为关门弟子,亲自指导。
&esp;&esp;七贤宗已有三十年无人成功登坛,程掌门压力很大,现在好不容易碰到这么一位怪才,他绝对不会错过!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一年后,七贤宗弟子论剑七贤山,郭大路一剑败一人,独占鳌头。
&esp;&esp;同年中秋,八大宗门讲文会武,各派天才云集,郭大路手持师尊所赐不阿剑,盏茶间连胜八场,技惊八宗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又一年冬,师尊程正叔正式传授郭大路儒门正宗的“浩然九剑”。
&esp;&esp;对山八角亭中,师徒二人一坐一站,谈文论武,不亦乐乎。
&esp;&esp;“读书以善养浩然之气,挥剑则使其气充塞天地之间!”
&esp;&esp;“……剑气始出,不依形而立,不恃力而行,不待生而存……”
&esp;&esp;“气冲于天,星辰变色;气行于地,河岳摇撼;气入九幽,鬼神震惊……”
&esp;&esp;程正叔口传诀要,随传随解,不知不觉间两个时辰过去,方觉精力疲惫,当即袍袖一挥,道:“你且自去领悟,我小憩片刻。”
&esp;&esp;郭大路哪里会走,敬立一旁侍候,待程正叔醒来,亭外落雪已经有一尺来深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郭大路进入七贤宗的第三年,“浩然九剑”已学成八剑,还有最后一剑“舍我其谁”百思不得其解。
&esp;&esp;于是他向师尊请求,想下山游历数月,师尊自然答允,并令他五月前必须返回,因为六月初七,便是杏坛开坛之日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四个月之前,郭大路带着不阿剑,骑着青牛下山,牛角上挂着一卷《孟子外书》。
&esp;&esp;第五月,“青牛剑客”名动四方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“想明白了吗?”
&esp;&esp;六月初一,出发去杏坛的前一天,师尊问郭大路。
&esp;&esp;郭大路诚实摇头。
&esp;&esp;“那就再继续想。”
&esp;&esp;师尊拍了拍他的肩膀,并不责怪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六月初七,杏坛开坛,群贤云集一堂,蔚为盛况。
&esp;&esp;登坛正式开始后,近万名才俊被分作五百组,沿着各自固定的台阶拾阶而上,从坛下到坛顶,一共七十二阶,即七十二道考题。
&esp;&esp;原本看着风和日丽、普普通通的杏坛,在登坛正式开始之后,忽而风云变色,仿佛幻境降临。
&esp;&esp;第一阶的考题已经出现在各个考生的面前。
&esp;&esp;“默写《论语》‘学而篇’,并做简析。”
&esp;&esp;郭大路读书破万卷,类似题目对他而言,无异于送分题。
&esp;&esp;迅速答完过关,登上第二阶。
&esp;&esp;其后考题的内容不出于四书五经,只是花样不同,郭大路见招拆招,过关斩将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到了第五十阶的时候,考题终于弃文从武。
&esp;&esp;只见台阶场景转换,赫然化作比武场。
&esp;&esp;郭大路没空跟对手们多做切磋,能一剑搞定的绝对不用两剑。
&esp;&esp;他一路拔剑一路斩,一步步逼近坛顶。
&esp;&esp;50阶!
&esp;&esp;55阶!
&esp;&esp;60阶!
&esp;&esp;66阶!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正当郭大路踏上第71阶阶梯时,忽然感觉到天降黄河之水,直要将自己冲击回地面。
&esp;&esp;郭大路大惊,转头一看,发现同样在70阶,立着一位身穿青衣的年轻男子,那年轻男子正持剑指着自己这边。
&esp;&esp;郭大路一眼就认出那年轻人的身份。
&esp;&esp;书剑宗首席大弟子,令狐棠。
&esp;&esp;刚刚那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的剑意,便是出自他的看家绝学“倒悬山河”。
&esp;&esp;郭大路不及多想,一招“金声玉振”斩向令狐棠。
&esp;&esp;“今日即便不登坛,也要斩你两万剑!”
&esp;&esp;郭大路言出剑随,浩然之气勃发,连绵不绝地剑招,暴风骤雨般卷向令狐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