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禁止和高危物种谈恋爱[快穿] 第243节

&esp;&esp;荆榕把车停在路口,说:“我送你到楼下。车灯太亮,不进去了,免得扰民。”

&esp;&esp;他身上仍然带着那种自然的绅士派头,并不拿腔拿调,好像已经习惯成自然。

&esp;&esp;荆榕停了车,和卫衣雪一起走下去。最后这段路不长,不到百米,荆榕送到楼下就停下了。

&esp;&esp;公寓的海因人女士还在楼下守着,一盏小灯,正打瞌睡。

&esp;&esp;“回见,卫老师。”荆榕停在原地,等卫衣雪走出几步,冲他挥挥手,露出一个笑意,卫衣雪也回头挥挥手。

&esp;&esp;往上走了几步,卫衣雪又往下面看了一眼,见荆榕已经侧身过去,好像靠近了一些,在跟海因女管理借火。海因语,发音带着点古典的气息,说话的音调比说国文时要低。

&esp;&esp;仔细想,荆榕其人,国文说得其实相当不错,没什么洋腔洋调。

&esp;&esp;很奇怪的一件事,他在他面前显得很随和,不过他一离开,荆榕面对外人时那种冷和凛冽才似有似无地冒了回来。

&esp;&esp;卫衣雪上了楼,没开灯,摸出他卷好的烟,一样抽了起来,借着月色往楼下看去。

&esp;&esp;荆榕已经离开了。漫漫夜色无边,这寂静的黑色也陡然生出无边的暧昧,纵然卫衣雪这样的人,也不免嗅到。

&esp;&esp;第170章 致命长官

&esp;&esp;男人追求男人的事,卫衣雪听过。他当初还在首都门户时,曾去天仙茶园听戏,见到台后堵着演员的,多是男人,不少名门豪绅一掷千金,只为把人请进府。

&esp;&esp;他自己也不是没碰到过,因为样貌出众的缘故,也有人对他示好,不过后来也都知难而退。他家世好,出入的是上流社会,那些人通常都好面子,也都不敢说得太直白,只要他不回应,慢慢的也就淡了。

&esp;&esp;这荆大少爷很有意思,卫衣雪并不排斥他。说实话,如果不是他在琴岛有事在身,他或许会很愿意跟他接触。

&esp;&esp;如果要问一个理由,或许是“眼缘”。这世上能对他眼缘的人并不多,那位算一个。

&esp;&esp;如果有什么旖旎的心思……

&esp;&esp;卫衣雪承认,在上楼的那一刹那,自己的心弦的确被触动了。

&esp;&esp;虽然浅淡,但也被他自己所察觉。

&esp;&esp;不过,仅仅是察觉而已。这并不代表他要为此做些什么。荆榕的世界和他太遥远了,本来不是一路人,也不必硬凑在一块儿。

&esp;&esp;隔天,学校的门房就捎了一封信来,说是给卫衣雪老师。里面是四张本周大剧院的贵宾票,三日联票。

&esp;&esp;办公室其他老师正在讨论这件事:“任生从前只在津门唱,这还是第一回来琴岛,一共就三晚,刚开票就售罄了,你们买到没有?”

&esp;&esp;“没呢,我听人说他们都是半夜去排队,搬了马扎去的,还有人排队晕过去……啊啊啊,好想去,如果错过这次机会,人生还有什么意思?”

&esp;&esp;信里除了票,没有其他东西,只有信封上的字明显是荆榕写的,用了钢笔,蔚蓝的字迹有些僵硬地写着古体字:“卫衣雪先生收”。。

&esp;&esp;离开场还有几日,卫衣雪看了那字迹一会儿,将信封原样放好,收进课桌中,暂时不决定去不去。

&esp;&esp;等的这几天里,倒是北边又传来了一些消息。

&esp;&esp;有志印馆来学校里送新订的报刊,卫衣雪去领,听见馆内的小工低声说:“津门来的消息,大总统有意提柏岚为外交议长,任命书已经在路上了。”

&esp;&esp;“柏岚么?”卫衣雪低声确认了一下,随后说,“还有呢?”

&esp;&esp;“后方缺人缺钱,问我们是否还有余力帮两个人渡往藤原国。”小工举着学报,假装在和卫衣雪核对印刷字迹,只有压低的声音清晰落入他们耳中,“一名发了讨伐檄文,被迫流落在外,另一人私下办新学,被政府查了,也在流亡路上。”

&esp;&esp;小工没有提具体姓名,卫衣雪已经知道他说的是哪两位了:一位檄文登报,惹来全国追杀,另一位是著名的军政喉舌,见左右立法不成,便自己办学,传授学生以洋人新学,即“法治”和“民权”,已经被抓走蹲过大牢了,现在正在出逃。

&esp;&esp;没人敢帮他们,求援信转手再转手,最后落在琴岛。

&esp;&esp;卫衣雪听完,也没说帮不帮,只说:“让老吴今晚过来。”

&esp;&esp;小工说:“是。那卫老师,我去送报了。”

&esp;&esp;“去吧。”

&esp;&esp;卫衣雪自己拿了一份,面上露出柔和安静的微笑,路上碰见其他人,照常打招呼。

&esp;&esp;“卫老师,新的学报刊出来啦?”

&esp;&esp;“嗯,还是样刊,我拿回去看看。”卫衣雪笑笑,和平常一样,话并不多,但让人觉得舒服又心动。

&esp;&esp;

&esp;&esp;“卫衣雪的父亲是卫惊鸿,卫惊鸿其人有大才的,前朝二十五年的秀才,后来在杭城东文学堂念藤原文和美文,随后去藤原读了三年法律。”

&esp;&esp;“卫家实际上没什么背景,所以后来卫家文印社,其实被琴岛学界有所看不起,连带着卫衣雪在师范女校的待遇也一般。不过他们争心不大,卫衣雪入校后,也不写文章,反倒是对写教案更感兴趣,再就是学校里办学报,他和家里的印馆接管了这件事,每一期都挑一些轻快好看的文章上去。”

&esp;&esp;“他们家是前年居家搬迁来琴岛,之前仿佛是在浙江一带,具体的就不是很清楚了。”

&esp;&esp;印刷的学报按照日期,放在荆榕案前,由家里的人送过来。

&esp;&esp;刺槐树下的小屋中,荆榕和626一张一张地看过去。

&esp;&esp;三语的学报,每一期内容不多,但是打版非常漂亮,选的内容也很有趣,大多数是学生的新诗和一些偏僻的闲趣怪谈,也有校外人士投稿大白话散文,刊印在报,看起来人气很高。

&esp;&esp;案上的茉莉香片凉了又热,续了几次,荆榕终于把小报翻完,看到了最新。

&esp;&esp;626说:“没有任何敏感的内容,你老婆选题看来都很谨慎。”

&esp;&esp;卫衣雪在外的形象是不问世事,一心问学,办的报纸也和他的人一样,挑不出错,而且充满了艺术和美学的欣赏。

&esp;&esp;他们大致能推测出,卫衣雪靠这个小报联络校内外的人,但他们就是有通天的本事,也没办法这么容易地从报纸中看出他们的暗号信息。

&esp;&esp;和执行官技能被封印一样,626的能力也被封印了,在猜谜和看线索之上,并不比一般人高明。

&esp;&esp;和卫衣雪有关的事情,只能靠荆榕闲暇时刻慢慢地筛,慢慢地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