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8节

&esp;&esp;我算个账容易吗,现在好了,全废了。

&esp;&esp;你可真是我亲爹啊。

&esp;&esp;朱元璋根本就没有发现儿子的吐槽,兴奋的道:

&esp;&esp;“标儿你绝对……绝对想不到咱乖孙做了什么,哈哈……”

&esp;&esp;朱标无奈,放下笔说道:“这臭小子又惹是生非了?”

&esp;&esp;朱元璋不乐意的道:“你才是臭小子,你才整天惹是生非。咱乖孙又孝顺,又会给咱涨脸。”

&esp;&esp;说着将密信扬了扬:“你看看,你看看,咱乖孙当着百余学子的面,将方孝孺驳斥的哑口无言。”

&esp;&esp;嗯?

&esp;&esp;朱标惊讶不已。

&esp;&esp;方孝孺他自然知道,说起来俩人皆师从宋濂,还是师兄弟。

&esp;&esp;年初他被征召入京,两人还见过面并探讨了学问。

&esp;&esp;朱标对他的学问非常了解。

&esp;&esp;莫说同龄人,大多数知名儒生都不如他。

&esp;&esp;此时听说自家儿子竟然辩赢了方孝孺,朱标如何能不惊讶,然后就是怀疑。

&esp;&esp;“莫非是英儿的身份暴露了,他故意谦让?”

&esp;&esp;朱元璋不喜的道:“胡说八道,英儿是微服出宫,并未表明身份。”

&esp;&esp;“且方孝孺的为人你又不是不知道,涉及学问,又岂会因为身份就做出退让。”

&esp;&esp;朱标一想也是,普通的事情他或许不会计较,在学问上堪称寸步不让。

&esp;&esp;三月份见面的时候,两人好几次意见相左。

&esp;&esp;方孝孺碍于身份没有和他强争,却也并未改变自己的意见。

&esp;&esp;今日又岂会因为朱雄英的身份,做出退让。

&esp;&esp;只可能是自家儿子说的他哑口无言。

&esp;&esp;可越是如此,他就越不敢相信。

&esp;&esp;自家那臭小子何德何能,可以说服方孝孺?

&esp;&esp;心中怀着这样的疑问,他从自家老子手里接过密信翻看起来。

&esp;&esp;越看就越是惊讶,这真的是自家儿子?

&esp;&esp;莫不是被鬼附身了?

&esp;&esp;如果这些话是陈景恪说的,他一点都不奇怪,可密报上清清楚楚的写着‘太孙言’。

&esp;&esp;他相信密谍不敢在这种事情上说谎。

&esp;&esp;那么真相就只有一个,那个自己最不敢相信的答案。

&esp;&esp;这确实是自家儿子说的。

&esp;&esp;朱元璋看着怔怔不语的儿子,别提多得意了:

&esp;&esp;“咋样,现在信了吧?咱的乖孙就是厉害,像咱。”

&esp;&esp;回过神的朱标那叫一个无语,这儿子是我的好吧?

&esp;&esp;您老人家在我面前得意个什么?

&esp;&esp;还像您,您老人家八岁时候,还在给地主家放牛吧。

&esp;&esp;这话自然不敢说出来,嘴上故作平静的道:

&esp;&esp;“君子可欺之以方,方希直不屑与孩童争,才让他出了这个风头罢了。”

&esp;&esp;朱元璋气道:“你个混球,不准这么说咱的乖孙。”

&esp;&esp;“他能不能辩得过方孝孺咱不知道,但咱知道,肯定比你强。”

&esp;&esp;“当初咱本想让方孝孺在翰林院磨砺两年,谁知他竟让咱恢复周礼。”

&esp;&esp;“这种食古不化之人,如何能担当大任?咱就改变主意,让他回乡好生学一学。”

&esp;&esp;“你自告奋勇前去劝说他,结果如何?”

&esp;&esp;朱标有些羞愧,当初他差点反过来被方孝孺给说服。

&esp;&esp;还好他当了这么多年副皇帝,很了解国家现状,及时清醒过来。

&esp;&esp;真论起来,自家儿子确实表现的更好。

&esp;&esp;方孝孺为何会一言不发?

&esp;&esp;就算他是虔诚君子,不屑于和一个少年争。

&esp;&esp;也会简单的驳斥几句,申明自己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