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dt css="rd">
&esp;&esp;“除了这四大起源文明,或许曾经还存在过其它起源文明。”
&esp;&esp;“但传承都已经断绝,连只言片字都没有留下,我们都无法知道他们是否存在过。”
&esp;&esp;自然还有其他起源文明,比如古巴比伦。
&esp;&esp;但此时的古巴比伦遗迹应该还没有被发现,陈景恪自然不能说出来,否则就真没办法解释了。
&esp;&esp;虽然朱元璋他们大概率不会追问,可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,还是少说为妙。
&esp;&esp;听说华夏是起源文明,还是唯一传承没有断绝过的,朱元璋三人都不禁有些骄傲。
&esp;&esp;但随即又感觉一股压力扑面而来。
&esp;&esp;正所谓物伤其类,那么多起源文明都断绝了,华夏能幸免吗?
&esp;&esp;陈景恪照例停顿了一会儿,给三人消化的时间。
&esp;&esp;直到他们都表示理解了,才继续说道:
&esp;&esp;“再说回殿下方才的问题,我们可以毫不谦虚的说,是的。”
&esp;&esp;“除了华夏,在别的地方政教合一才是常态。”
&esp;&esp;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,但也很简单。”
&esp;&esp;“起源文明更加的厚重,更加的多元化,更加的具有包容性。”
&esp;&esp;“次生文明则不然,他们没有历史赋予的厚重感。”
&esp;&esp;“作为学生,他们不可能全面学习和接受起源文明的所有精髓,能学到其中一部分已经很不容易了。”
&esp;&esp;“就好比,有一个国家想要学习华夏文明,但只学走了儒家文化。”
&esp;&esp;“墨家、法家、道家、兵家等文化,他们没有什么接触,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些流派的存在。”
&esp;&esp;“在这种情况下,无论他们将儒学研究的多么透彻,都不可能学到华夏文明的精髓。”
&esp;&esp;“也不可能具有华夏文明的厚重感、多元化和包容性。”
&esp;&esp;“儒家文化对于我们来说,只是一个流派。”
&esp;&esp;“可是对他们来说,就是他们的全部。”
&esp;&esp;“同理,对于华夏文明来说,宗教就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。”
&esp;&esp;“对于次生文明来说,宗教是他们文化里最重要的部分,甚至是全部。”
&esp;&esp;朱元璋三人了然的点点头,起源文明的思想文化是用几千年慢慢形成的。
&esp;&esp;次生文明想用短时间就全部学走,是不可能的,只能学习其中的一部分。
&esp;&esp;如果次生文明花费大量时间,全面学习呢?
&esp;&esp;那对不起,他们会被华夏文明同化,成为华夏的一部分。
&esp;&esp;朱标又提出了一个问题:“就如你方才所说,他们学走了儒家文化,可儒家是世俗思想。”
&esp;&esp;“如果他们真的用儒家治国,又怎么会走上政教合一之路?”
&esp;&esp;陈景恪心中暗道,这个问题问得好:
&esp;&esp;“因为现实会逼迫他们走政教合一之路。”
&esp;&esp;见三人满脸疑惑,他进一步解释道:
&esp;&esp;“你们对外界的情况已经有所了解,势力之间的碰撞非常残酷。”
&esp;&esp;“文明与文明,国家与国家,部落与部落之间,一直在激烈的对抗。”
&esp;&esp;“想要活下来,就要变强,就要吞掉弱者强化自己。”
&esp;&esp;“可是每一个国家势力,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,想要融合他们谈何容易?”
&esp;&esp;“华夏文明自身无比厚重,兼容并蓄,有能力集百家之所长。”
&esp;&esp;“我们同化百族,靠的不是毁灭对方的文化,而是将其吸收融入自身。”
&esp;&esp;“这一点,是文化薄弱的次生文明无法做到的。”
&esp;&esp;“如果他们试图这么做,更大的可能会被反噬,最终自我毁灭。”
&esp;&esp;“所以,他们想用儒家思想来治国,来搞民族融合。”
&esp;&esp;“就只能神化儒家思想,神化孔子,将儒家变成宗教。”
&esp;&esp;“然后利用宗教的极端性和传播性,来强行完成思想上的认同。”
&esp;&esp;“不信奉儒家的都是异教徒,统统毁灭。”
&esp;&esp;“剩下的人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洗脑,就成了儒家的信徒。”
&esp;&esp;“这就是为何次生文明必须走政教合一路线的原因。”
&esp;&esp;“伊教、基教全都是这么做的,用宗教统一思想,将宗教作为治国的法理根本。”
&esp;&esp;“每征服一个地方,就彻底毁灭其文化,强迫其信奉自己的宗教,然后完成融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