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61节

&esp;&esp;邱广安附和道:“是啊是啊,竟然为了一己之私延误国家大事,这种人怎么能留在中枢衙门。”

&esp;&esp;“我看就该将这群人全都贬出京城,让他们去苦寒之地多历练几年。”

&esp;&esp;陈景恪问道:“全部赶走?谁来接替他们的位置?”

&esp;&esp;“户部要是停转,国家还不瘫痪了?”

&esp;&esp;邱广安显然早有准备,说道:“我仔细观察过,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参与进来。”

&esp;&esp;“只是大家都这么做了,他们不想成为异类,只能随大流。”

&esp;&esp;“只要将那些带头的全都贬出去,剩下的人自然就老实了。”

&esp;&esp;陈景恪问道:“空出来的位置呢?你就敢保证新任命的官员会配合你工作?”

&esp;&esp;邱广安终于抛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:“儒家官员自然不会支持我,可别忘了计官。”

&esp;&esp;“经过数年发展,计官群体可是出了不少人才。”

&esp;&esp;“只是中枢各衙门一直被文官霸占,大家没有晋升的门路。”

&esp;&esp;“正好趁着这个机会,提拔一批计官进入中枢。”

&esp;&esp;陈景恪心头一震,表情凝重的道:“你可知道这么做的后果?”

&esp;&esp;“党争一旦开启,很多事情就由不得我们了。”

&esp;&esp;邱广安反驳道:“难道现在就由得了我们吗?”

&esp;&esp;陈景恪默然。

&esp;&esp;除了五军都督府之外,中枢衙门尽皆掌握在文官手里。

&esp;&esp;文官集体抵制某个政策,是很难推行的下去的。

&esp;&esp;当然,文官并不是铁板一块。

&esp;&esp;可利用新党打击旧党,同样是党争。

&esp;&esp;邱广安正色道:“让计官掌握户部,就是在文官系统上撬开一道缝。”

&esp;&esp;“一旦我们成功,司法官也必然会向他们发起挑战,争夺大理寺的所有权。”

&esp;&esp;“到时候文官就会疲于应付,无法齐心协力抵制新政。”

&esp;&esp;“至于你担心的党争问题……”

&esp;&esp;说到这里,邱广安抬头遥望皇宫:“什么样的党争,能比得过当年淮西勋贵和江浙文官的斗争?”

&esp;&esp;“最后还不是被陛下轻而易举给消弭了。”

&esp;&esp;陈景恪看着他,说道:“你应该知道,当年陛下是怎么处置此事的。前车之鉴,你就一点都不怕?”

&esp;&esp;朱元璋处置党争的办法很简单,杀。

&esp;&esp;谁闹的厉害就杀谁。

&esp;&esp;不管是江浙派还是淮西勋贵,统统杀的他们胆寒。

&esp;&esp;邱广安深吸口气,说道:“怕,谁又能不怕死呢。”

&esp;&esp;“可我更怕将来躺在病榻上,子孙问我都做出了什么政绩,我回答不上来。”

&esp;&esp;陈景恪点点头,将奏疏还给他:“记住今天你说的话。”

&esp;&esp;邱广安心中一喜,知道已经说服对方,于是郑重的道:

&esp;&esp;“你可以拭目以待。”

&esp;&esp;两个人嘀嘀咕咕说了半天,自然被大家看在眼里。

&esp;&esp;文官群体都知道,邱广安这是被架空,找陈景恪求助去了。

&esp;&esp;尽管心中有些担忧,可他们也不认为陈景恪能有什么办法。

&esp;&esp;我们不反对,但也不支持。

&esp;&esp;不管不问,皇帝总不能因为这事儿就杀人吧?

&esp;&esp;把人贬出京城?

&esp;&esp;换一批人进去不还是我们的人吗。

&esp;&esp;不用我们的人?呵,那你能用谁?

&esp;&esp;勋贵?

&esp;&esp;他们确实很强,可有本事你让他们治民去。

&esp;&esp;很快宫门打开,众人往谨身殿而去。

&esp;&esp;路上徐达晃悠到陈景恪身边,说道:“可是有什么难处?”

&esp;&esp;陈景恪也没有隐瞒,说道:“户部官员阳奉阴违,试图架空邱尚书。”

&esp;&esp;“他想换一批自己人上来,询问我的意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