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00节

&esp;&esp;除了朝会群臣要站着之外,单独接见某个臣子,一般都会赐座。

&esp;&esp;在内阁商议事情的时候,更是直接在会议室摆放了座椅,默认大臣可以坐下回话。

&esp;&esp;顺便啰嗦两句,很多人认为朝会上不允许上厕所什么的。

&esp;&esp;所以上朝之前,百官要先去茅厕把生理卫生解决了。

&esp;&esp;事实上压根就不是这样的。

&esp;&esp;朝会进行过程中,是允许大臣外出如厕的。

&esp;&esp;大殿里面有礼部的官吏专门负责此事,大约是八九品的样子。

&esp;&esp;谁憋不住了,找这名礼仪官说明情况,就可以去厕所了。

&esp;&esp;而且在召开会议的宫殿附近必然有厕所。

&esp;&esp;哪怕是找个房子摆个马桶临时充当一下,也要有。

&esp;&esp;言归正传。

&esp;&esp;等众人落座,一个怪异的局面就出现了。

&esp;&esp;朱元璋坐在主位,明朝以左为尊,朱标坐在他左下首,朱雄英坐在他的右下首。

&esp;&esp;这很正常,并没有什么。

&esp;&esp;真正有问题的,是陈景恪的位置。

&esp;&esp;他竟然坐在朱标的下首,本该坐在这个位置的李善长,则坐在了对面朱雄英的下首。

&esp;&esp;其他人依次排列。

&esp;&esp;官场最讲究规矩,座椅的先后顺序尤其讲究。

&esp;&esp;李世民宴请百官,尉迟恭就因为座位问题大闹会场。

&esp;&esp;李道宗去劝说,差点被打瞎眼睛。

&esp;&esp;现在陈景恪抢了李善长的位置,如果给外人看到,肯定非常的震惊。

&esp;&esp;而在场的人,却都觉得理所应当。

&esp;&esp;就连气量狭小的李善长,都没有一点不开心的样子。

&esp;&esp;实在是一个大奇观。

&esp;&esp;事实上,一开始陈景恪也不愿意坐在这个位置,太高调了。

&esp;&esp;我只是个太子伴读,有啥资格坐在百官之长的位置上?

&esp;&esp;与礼法不符啊。

&esp;&esp;而且,他坐在这里,置李善长于何地?

&esp;&esp;就算他不在,还有内阁次辅徐达,还有其他五位内阁成员。

&esp;&esp;坐在这里,就是把他们都得罪了。

&esp;&esp;然而,事实上这个位置是李善长主动让给他的。

&esp;&esp;徐达也表达了支持,邱广安就更不用说了。

&esp;&esp;其他几个人见上面的人都同意了,自然也不会说啥。

&esp;&esp;于是座位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排了下来。

&esp;&esp;陈景恪自然知道大家的想法。

&esp;&esp;李善长主动让位置,不是因为他变大度了,恰恰是他气量不足的表现。

&esp;&esp;他屁股不干净,不可能再如之前那般被信任。

&esp;&esp;朱元璋和朱标之所以让他当内阁首辅,不过是为了借用他的威望罢了。

&esp;&esp;改革的事情有陈景恪主导,他的任务就是执行决议,帮朝廷摆平百官。

&esp;&esp;如果他拎不清这一点,真把自己当首辅,恐怕就把自己弄成笑话了。

&esp;&esp;之前已经被敲打过一次,好不容易恢复了和老朱的关系,他可不想再作死。

&esp;&esp;而且现在当务之急是为李家谋求一个封国。

&esp;&esp;什么首辅、什么争权夺利,和封国比起来一文不值。

&esp;&esp;万一把封国折腾没了,那就真的没地儿哭了。

&esp;&esp;所以,老老实实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是最好的办法。

&esp;&esp;把头把交椅让出来,就是向朱元璋和朱标表态,以换取他们的信任。

&esp;&esp;但换别人坐头把交椅,他是定然不服气,也是不愿意见到的。

&esp;&esp;即便是徐达坐,他也会有怨言。

&esp;&esp;我李善长才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,你徐达只能排第二。

&esp;&esp;咱俩同时出现的时候,你想坐头把交椅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