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10节

&esp;&esp;我连一个人字都不会写,可我也想堂堂正正的做个人。

&esp;&esp;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,陈景恪受到了巨大的震撼。

&esp;&esp;让他想起了前世听过的一句话:

&esp;&esp;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素质差,就剥夺他的权力。

&esp;&esp;这里的素质差,指的是读书少、对礼仪律法所知也不多的人。

&esp;&esp;我们常说的素质差,比如随地吐痰之类的,其实指的是道德低下。

&esp;&esp;可是上面那句话,是基于现代人权思想所说的。

&esp;&esp;他没想到宋朝时期,就已经有古人的思想,达到了如此的高度。

&esp;&esp;不能因为老百姓不识字,就剥夺他们堂堂正正做人的机会。

&esp;&esp;陈景恪语气有些激动的道:“就凭这一句话,陆子就应该封圣。”

&esp;&esp;方孝孺若有所思的道:“所以当初你力主陆子入圣贤庙,位仅在先秦诸子之下?”

&esp;&esp;陈景恪点点头,惋惜的道:“可惜,陆子终究还是被成规给限制住了,未能跨过那临门一脚。”

&esp;&esp;“若他能再前进一步,天赋人权的思想,或许就能提前两百多年出现。”

&esp;&esp;“若能多出两百多年时间,华夏文明将会比现在更加辉煌灿烂。”

&esp;&esp;方孝孺却并不同意,说道:“孔子的思想都能被曲解,更何况是陆子?”

&esp;&esp;“就算他能再进一步,又如何保证他的思想不会被人曲解?”

&esp;&esp;陈景恪长叹一声道:“是的,既得利益者们,总是会用各种方法曲解圣人的本意。”

&esp;&esp;“将利国利民的思想,变成维护他们利益的工具。”

&esp;&esp;方孝孺看向他,问道:“你呢?你既然什么都知道,又准备用什么方法,来确保你的思想不会被篡改。”

&esp;&esp;陈景恪摇摇头,说道:“没有办法……但,我可以为他们设置障碍,增大他们篡改的难度。”

&esp;&esp;“只要我的法不灭,早晚有一天有人能重新领悟我的真意,正如朱子和陆子能领悟孔子的本意。”

&esp;&esp;方孝孺心道,也正如你能理解孔孟、朱陆之意。

&esp;&esp;“你准备如何设置障碍?”

&esp;&esp;陈景恪伸出两根手指:“立法、普法。”

&esp;&esp;方孝孺疑惑的道:“立法?普法?”

&esp;&esp;陈景恪解释道:“不论孔孟还是朱陆,他们都未能将自己的思想变成成法。”

&esp;&esp;“是后人根据自己的需要,先是曲解他们的思想,然后根据曲解后的思想制定礼法。”

&esp;&esp;“主动权交到了别人手里,就只能任凭别人摆布了。”

&esp;&esp;“我不同,我有能力将自己的思想变成法,然后推广天下。”

&esp;&esp;“他们想曲解我的思想容易,想曲解国法还是有些难度的。”

&esp;&esp;大明这些年的改革,就是他的思想变成法条和政策。

&esp;&esp;方孝孺恍然大悟,说道:“原来如此,你提议组建人权部,也是为此吧?”

&esp;&esp;陈景恪颔首道:“是的,人权部就是基于人权思想建立的,目的也是维护人权。”

&esp;&esp;“我之前主导制定的一系列律法,也会在人权部手上落实。”

&esp;&esp;方孝孺明了的点点头,继续问道:“普法呢?”

&esp;&esp;陈景恪并未直接解释,而是先说道:

&esp;&esp;“历史上不乏灭佛的君主,你可知为何他们无法成功?”

&esp;&esp;这个问题很复杂,方孝孺没有长篇大论回答,而是给出了一个简略的答案:

&esp;&esp;“佛教扎根民间,除非将所有百姓都杀死,否则无法真正消灭佛教。”

&esp;&esp;陈景恪说道:“是的,因为佛教扎根民间,普通百姓都会念一句阿弥陀佛。”

&esp;&esp;“这一点我们的先贤做的就有些不足,他们始终没有将自己的思想普及开来。”

&esp;&esp;“当然,他们是开学授课,教授了不少弟子。”

&esp;&esp;“可他们的弟子才有多少人?”

&esp;&esp;“普罗大众又有几人知道他们,又有几人知道他们的思想?”

&esp;&esp;“百姓们所了解的他们,也只是被曲解后的他们,已经不是真实的他们了。”

&esp;&esp;“百姓们生活在信息茧房之内,从小接触的都是被曲解后的思想。”

&esp;&esp;“他们就天然认为,被曲解的思想才是正确的。”

&esp;&esp;“等他们长大了,就算接触到正确的思想,在感情上也无法接受。”

&esp;&esp;“最终他们会变成卫道者,去守护被曲解过的思想。”

&esp;&esp;“我绝不会走前人的老路,我会将我的思想告诉最普通的百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