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大唐天将军 第35节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在回乐城的北方、南方和东方,各有一座军营。

&esp;&esp;朔方节度使麾下常备军六万四千七百人,马一万四千三百匹。

&esp;&esp;仅仅在回乐城周围,就驻扎两万七千人。

&esp;&esp;丰安军则驻扎在回乐城西黄河外一百八十里处。

&esp;&esp;进入回乐城后,李瑄直奔朔方节度使府。

&esp;&esp;“在下是新任的丰安军副使,这是兵部敕牒,劳烦禀告王帅。”

&esp;&esp;李瑄拿出“委任状”,交给当值的小吏。

&esp;&esp;王忠嗣的战功卓著,身兼多职。

&esp;&esp;李隆基为表王忠嗣的功绩,早在开元末,就封他为正三品的左羽林卫大将军。

&esp;&esp;这是名义上的禁军统领,只是身份的象征,并不能节制禁军。

&esp;&esp;不久前,王忠嗣又兼任正三品的灵州都督,摄御史大夫。

&esp;&esp;去年莫干河战役,大破契丹、奚联军,三战三捷以后,再兼鸿胪卿,加左武卫大将军。

&esp;&esp;王忠嗣的散官为从三品云麾将军,爵位为清源县男。

&esp;&esp;士兵们一般称呼其为“帅”,也可以称之为“上将军”,幕府官吏、郡县长官称其为大夫,或称都督。

&esp;&esp;“请将军稍等!”

&esp;&esp;当值小吏深深地看了李瑄一眼后,拿着赦牒,进去禀告。

&esp;&esp;少顷过后,一名身穿便服的中年男子走出。

&esp;&esp;他身后还跟着两名军士,托着一副将领的甲胄。

&esp;&esp;“你就是丰安军副使,宁远将军李瑄?”

&esp;&esp;这名中年男子用盛气凌人的口吻说道。

&esp;&esp;“正是,敢问您是?”

&esp;&esp;李瑄不知此人的身份,但猜测应该不是王忠嗣。

&esp;&esp;“朔方节度副使兼都知兵马使,张齐丘。”

&esp;&esp;中年男子自报身份。

&esp;&esp;“末将李瑄,拜见将军。”

&esp;&esp;李瑄自然知道他,立刻拱手拜见。

&esp;&esp;副使兼兵马使,相当于一镇“储帅”,若王忠嗣离开朔方,不出意外就是张齐丘接任。

&esp;&esp;“大夫今日公务繁忙,没时间接见你。敕牒已签好字,拿着将甲去丰安军就任吧!”

&esp;&esp;“记住,这里是边塞,身份再高贵也没用,全凭本领。小将不如老将的地方还多着呢!”

&esp;&esp;说完,张齐丘转身进入府中。

&esp;&esp;留下错愕的李瑄,站在原地。

&esp;&esp;先不说他是当朝宰相的儿子,就算是新任的副将,也得进入府内吧!

&esp;&esp;门都没进,就被泼一盆冷水,这算什么?

&esp;&esp;特别是张齐丘最后的那一句“小将不如老将的地方还多着呢”,这是讽刺。

&esp;&esp;本来李瑄还想着一睹盛唐战神王忠嗣的风采。

&esp;&esp;现在明摆着是不见他。

&esp;&esp;“七郎,为什么不把左相的信拿出来。”

&esp;&esp;罗兴愤愤不平,向李瑄说道。

&esp;&esp;“他们难道不知道我是宰相的儿子吗?把信拿出来,自取其辱罢了。”李瑄摇头说道。

&esp;&esp;一定有什么原因,才会这样。

&esp;&esp;“将盔甲放在马上,走吧!”

&esp;&esp;李瑄接过敕牒,吩咐罗兴。

&esp;&esp;现已正午,李瑄没有立即离开回乐城。

&esp;&esp;他来到一家酒肆,不管如何,先饱餐一顿。

&esp;&esp;“郎君快请!”

&esp;&esp;酒肆守门的杂役,见到主仆二人,立刻过来牵马。

&esp;&esp;佩剑,马上有盔甲、强弓,一看身份就不简单。

&esp;&esp;“用上等的草料喂马,钱不是问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