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大唐天将军 第256节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这山谷中,只有容一人的茅屋,开垦有两块菜地。

&esp;&esp;清贫至极。

&esp;&esp;平时李泌只需隔一段时间离开山谷,买一些粟米、盐即可。

&esp;&esp;这里附近有山泉,不必去寻找水源。

&esp;&esp;“感觉到与大道越近,只是朦朦胧胧。”

&esp;&esp;李泌回答道。

&esp;&esp;这是他追求道家不死之术的感觉,明明要触摸到,却又接触不到。

&esp;&esp;李泌一直苦恼于此。

&esp;&esp;他归咎于自己修炼时间还短,如葛洪、许旌阳一样,都是年老方得大道。

&esp;&esp;李泌眼中的长生不死,可不是指真的在世间成为不死人,而是“羽化升仙”。

&esp;&esp;他坚信前辈们,都是羽化登仙。

&esp;&esp;至于真正的长生不死,是李隆基渴求的东西。

&esp;&esp;“先生往来与终南山、华山、嵩山之间,这三座仙山之间,又有什么不同呢?”

&esp;&esp;李瑄同问李泌道。

&esp;&esp;“嵩山有朝露,华山太崎岖,终南有天路。”

&esp;&esp;李泌如是回道。

&esp;&esp;很明显,他觉得隐居嵩山的人,才更像是隐士,因为远离长安,名士更多。

&esp;&esp;华山沾染了李隆基王气所在,已经变得不可亵渎。

&esp;&esp;而终南山的人,又有几个是真正的隐士。

&esp;&esp;看看山脚下的一排排别墅庄园就清楚。

&esp;&esp;还有那些隐士扎堆成群,日日饮酒,那还是隐士吗?

&esp;&esp;所以李泌才会深入终南山,远离尘间。

&esp;&esp;“先生更喜欢哪座仙山呢?”

&esp;&esp;李泌既然会一直往来终南山,关心政局天下,心中绝对有一些想法。

&esp;&esp;这一句话,确实把李泌问住。

&esp;&esp;他想脱口而出,说喜欢嵩山,但他现在却置身于终南山中。

&esp;&esp;“先生你觉得秦始皇、汉高祖、隋文帝,太宗皇帝,这样的英雄结束乱世,是为了家天下,还是为了黎民苍生不受战乱?”

&esp;&esp;李瑄见李泌不做声,李瑄只是微微一笑。

&esp;&esp;他知道历史上李泌更多待在嵩山。

&esp;&esp;他又问李泌关于局势的问题。

&esp;&esp;“家天下……”

&esp;&esp;很简单的问题,李泌沉吟一下,还是回答了。

&esp;&esp;“没有人无私。如果统一天下,能让百姓不受劳役之苦,安居乐业,才是真正的仁君。所以秦二世而亡;隋文帝虽大治天下,但却择子不慎,依然二世而终;汉高祖时,虽有动乱,总体休养生息,又有文景之治、昭宣中兴才使得汉祚长存;我朝虽有武周间隔,圣人励精图治,迎来旷古的盛世。但天宝年间,奸臣当道,天下不均,苦难的苗头已现,需要革除弊病的时候了,佐天行化,助国救民,这也是道家的理念呐,不要让苍生百姓,像秦末、隋末那样失望……”

&esp;&esp;李瑄用委婉的语气,向李泌说道。

&esp;&esp;不同于刚才对李泌的暗示,这是直接请求李泌出山。

&esp;&esp;在他看来,在家天下的专职制度中,古代君王优先为自己家族考虑。

&esp;&esp;当然,这也是历史的局限性,使他们没有那么高的觉悟。

&esp;&esp;既然李瑄是后世而来,怎么能无底线的去维持一个所谓的国号。

&esp;&esp;他向李泌举例几个朝代,表示忧虑。

&esp;&esp;盛世之下,土地兼并严重,王公贵族带头,确实有波涛汹涌的迹象。

&esp;&esp;“治国还需儒术,我一个道教山野之人,什么都没有,将军也太高看我了。”

&esp;&esp;李泌微微摇了摇头。

&esp;&esp;自李唐建立以来,李渊下令“兴化崇儒”,李世民又以“儒学为本”“以文治国”。

&esp;&esp;道家更像是一种风气,就像是其他朝代信奉佛家一样。并非以道家治国。

&esp;&esp;所以,李泌认为他信奉道教,在朝堂上也不可能有什么声名。

&esp;&esp;毕竟士族们一个个都以“儒学渊源”自居。

&esp;&esp;那些信奉道家的臣子,也多有“迎合圣人”之意。

&esp;&esp;而且李瑄布下的视野太大,他自己都没想过。

&esp;&esp;“儒是治国之术,但张良那样的人,也能名垂青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