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大唐天将军 第486节

&esp;&esp;王维见李瑄会屈尊见一个名气不大的诗人,心中很惊讶。

&esp;&esp;谁也无法料到命运让杜甫产生改变,李瑄认为许多诗人能写出《关雎》,只有杜甫能写出《鸿雁》。

&esp;&esp;《三吏三别》在艺术上很伟大,但如果可以,李瑄不愿意杜甫在这一世写出《三吏三别》。

&esp;&esp;李瑄来到杜甫所在的文人士子区域,惊动满堂。

&esp;&esp;就仿佛圣人到来一样。

&esp;&esp;宴会之上,不需拜礼,文人士子们围拢在李瑄身旁,想请教李瑄的新词《水调歌头》。

&esp;&esp;李瑄只是搪塞几句,问道:“杜子美可在?”

&esp;&esp;“杜子美,杜二?”

&esp;&esp;立刻有人想起一个颇为轻狂的男子。

&esp;&esp;杜甫的诗确实有两把刷子,但让天水王这个大诗人亲自寻找,使士人们震惊不已。

&esp;&esp;杜甫看到李瑄的时候,本来想凑上前,奈何挤不上去。

&esp;&esp;但又听到许多人叫他的名字,不禁纳闷。

&esp;&esp;“杜二,天水王叫你呢!”

&esp;&esp;杜甫还没反应过来,士人们让开一条道路,将杜甫推到李瑄和王维面前。

&esp;&esp;“京兆杜氏杜甫,生居洛阳,见过天水王。”

&esp;&esp;杜甫微微向李瑄一礼,他以为是王维向李瑄介绍他的。

&esp;&esp;还是文坛领袖厚道!

&esp;&esp;杜甫是洛阳人,自称“京兆杜氏”是向李瑄阐述他的家世。

&esp;&esp;哪怕好几代之前,就已经搬离长安。

&esp;&esp;自古文人自我介绍,都会声名自己的家族来历,增加名望。

&esp;&esp;杜甫不称李世民后代,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宗族礼法上,母族都偏远。

&esp;&esp;若以后世的血缘论,杜甫就是李世民的直系血亲。

&esp;&esp;“久仰大名!”

&esp;&esp;李瑄注视着杜甫,缓缓说道。

&esp;&esp;和李瑄想象中的杜甫不一样,主要是某张图像在李瑄脑海中很深刻,现实中的杜甫根本不长那样。

&esp;&esp;和他的名字一样,杜甫相貌堂堂,虽身材适中,但眉宇之中有一股自命不凡的气质。

&esp;&esp;在参加这次科举之前的杜甫,诗风符合这个时代的万千气象。

&esp;&esp;之后就诗风大变,独自走向一条成圣之路。

&esp;&esp;但李瑄不打算制止杜甫参加此次制科,因为他希望杜甫遇到挫折。

&esp;&esp;他们这个民族,需要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。使以后人们在苦难的时候,能在杜甫的诗中找到共鸣。

&esp;&esp;今年科举如果“历史重演”,李瑄就能得到“科举糊名”的机会。

&esp;&esp;“天水王说笑了,杜甫无功名利禄在身,只能仰望你的大名!”

&esp;&esp;杜甫认为李瑄客套话。

&esp;&esp;“高达夫向我提到过杜子美。那‘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’的壮丽,我一直记得,现终于在长安见到你了。”

&esp;&esp;李瑄笑着向杜甫回答道。

&esp;&esp;他确实与高适聊过杜甫,也从高适口中得知《望岳》,这种简劲又抱负不凡的诗句,不论何时,都是令人称颂的。

&esp;&esp;“诗篇能流传到天水王耳中,杜甫三生有幸。”

&esp;&esp;杜甫见李瑄早就知道他,心中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。

&esp;&esp;他一直崇敬李瑄的行为和诗歌,梦寐以求与李瑄会面。

&esp;&esp;现李瑄的突然出现,就如在杜甫梦中一般,差点让他跳起来。

&esp;&esp;杜甫与李白“醉眠秋共被,携手日同行”的时候,李白没少提起李瑄。

&esp;&esp;在李白眼中,李瑄虽是权贵,却又是鹤立鸡群的权贵。

&esp;&esp;从言行上,照应一个人的内在。

&esp;&esp;杜甫立刻邀请李瑄在一个座位上坐下,王维也坐在一旁。

&esp;&esp;文人士子都感叹杜甫此次制科有望了。

&esp;&esp;今夜与李瑄相坐而谈的消息传出,杜甫会在长安有一些名气。

&esp;&esp;这对初来长安的杜甫很重要。

&esp;&esp;“子美入长安,可是参加科举啊!”

&esp;&esp;李瑄坐下后,向杜甫问道。

&esp;&esp;“不才报名制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