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大唐天将军 第507节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这一日,李瑄从衙门回到宋国公府,李霅向李瑄说道:“七郎,下午的时候,陇右将十几车棉花送过来。”

&esp;&esp;李霅见识到李瑄所说的棉花,却不知这些棉花具体如何。

&esp;&esp;只觉得摸起来,手感非常好。

&esp;&esp;“大兄,带我去看看。”

&esp;&esp;李瑄面色一喜。

&esp;&esp;他之前吩咐过王难得,如果棉花成熟,弹好以后,先送一些到宋国公府,而非皇宫。

&esp;&esp;到时候由他进献圣人。

&esp;&esp;李霅将李瑄带入院子中,这里有十七辆车子,每辆车子装满弹过的棉花。

&esp;&esp;李瑄打开一个袋子,将手插进去,蓬松柔软,摸起来感觉还不错。

&esp;&esp;他立刻请裁缝,按照他设计的样式,用上好的彩缎,缝制几床被子。

&esp;&esp;还试着缝制棉衣,为李适之穿戴。

&esp;&esp;等被子缝制好,就拿到华清宫献给李隆基,让李隆基慎重对待棉花种植。

&esp;&esp;李瑄预计到过年以后,他提拔、任命的僚属,才能陆陆续续回到长安。

&esp;&esp;届时他就可以大施拳脚。

&esp;&esp;纵然知道可能是“庄周梦蝶”,李瑄也会全心全意,满怀期望地去对待常平新法。

&esp;&esp;在诸法没有开始实施的时候,李瑄想要低调一点。

&esp;&esp;然树欲静而风不止。

&esp;&esp;山东雪落不止,大雪压垮许多百姓的房屋,已经造成严重的雪灾。

&esp;&esp;朝廷下令赈灾的时候,也有流言蜚语传出,说山东雪灾是因为李瑄变法,惹得苍天发怒。

&esp;&esp;这种介于真与假的谣言,非常难处理。

&esp;&esp;这个时代是很残酷的,每一年在大唐都会有各种灾害轮流发生,就看灾害的大小。

&esp;&esp;在保守派的刻意引导下,山东雪灾被传成变法导致的。

&esp;&esp;他们鼓吹“天命”论,认为祖宗之法不能变。

&esp;&esp;在李瑄罢免三原令后,威慑其他太守、县令,直面豪强。

&esp;&esp;使地方豪强虽然愤怒,但不敢真造反。

&esp;&esp;因为损失的是利益,不是生命。

&esp;&esp;真要到活不下去的时候,才可能造反。

&esp;&esp;但豪强大族也没有善罢甘休,地方官吏不敢上奏,他们自己拟订文书,发动不知情的百姓,签字成“万民书”。

&esp;&esp;以形成本地万民皆反对变法的景象。

&esp;&esp;这些所谓的万民书,在中书门下堂堆得跟小山一样。

&esp;&esp;李林甫在看李瑄的笑话。

&esp;&esp;长安的百姓,好像有组织一样,来到华清宫下。

&esp;&esp;请朝廷取消男女到十八岁才能结婚的命令。

&esp;&esp;这事惊动李隆基。

&esp;&esp;但李瑄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,将这些长安百姓打发走。

&esp;&esp;又一日,数百名长安文人士子来到李瑄的吏部衙门前,在外面叫喊着取消新法,其间还夹杂着几声“乱政”。

&esp;&esp;李瑄派遣监察御史、侍御史去调查山东的雪灾。

&esp;&esp;没有和反对他的士人辩论。

&esp;&esp;因为李瑄知道自己无法说服这些士人,不用浪费口水。

&esp;&esp;对于最近的事情,李瑄写下一句话抨击他们。

&esp;&esp;“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恤。”

&esp;&esp;天象的变异不足以害怕,祖宗的成规不足以效法,人们的议论和攻击不足以忧虑。

&esp;&esp;李瑄保持自己的步伐,等待去革新,排除万难,敢为人先。

&esp;&esp;这三句话传出后,敬佩的人对李瑄更敬佩。

&esp;&esp;恨李瑄的人恨得牙痒痒。

&esp;&esp;还有一些人觉得李瑄太过了,过犹不及。

&esp;&esp;他们担心这么刚强下去,会为国家带来灾祸。

&esp;&esp;这“三不足”对朝野的冲击力非常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