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大唐天将军 第1037节

&esp;&esp;李瑄一入太极宫,就到武德殿中探望李适之。

&esp;&esp;李适之虽然还没卧病在床,但年过七旬的他身体每况愈下。

&esp;&esp;可能是年轻时喝酒太多的缘故。

&esp;&esp;作为饮中八仙之一的李适之,没有人能劝住他饮酒。

&esp;&esp;正如李白的诗: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

&esp;&esp;“父亲……”

&esp;&esp;再见李适之的时候,李瑄没有行礼,只是快步上前,抱住李适之。

&esp;&esp;“七郎是做大事的人,不必儿女情长。”

&esp;&esp;李适之虽然如此说,但他轻轻地拍了拍李瑄的后背,喜悦之色,溢于言表。

&esp;&esp;一别五年多。

&esp;&esp;去年病重的时候,他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七郎了。

&esp;&esp;他的七郎光复了先祖的基业,他也因此富贵至极。

&esp;&esp;能再见到七郎,他死而无憾了。

&esp;&esp;“父亲身体现在如何?”

&esp;&esp;一番感怀后,李瑄向李适之询道。

&esp;&esp;“为父好得很,不用为为父的身体操心。老了以后,哪会没有些小病呢!”

&esp;&esp;李适之见到李瑄后,精气神好了不少。

&esp;&esp;生老病死,他已经看开。

&esp;&esp;“如此便好!”

&esp;&esp;李瑄知道李适之是在安慰他。

&esp;&esp;“如果父亲觉得长安没意思,过段时间,孩儿可以陪伴父亲到洛阳走走……两京古道的水泥路已经修通,坐在车上,不觉得颠簸。”

&esp;&esp;李瑄与李适之在椅子前坐下后说道。

&esp;&esp;李适之曾担任河南尹,李瑄出征前,还说要去洛阳看看。

&esp;&esp;而且李适之在洛阳还有几个老朋友。

&esp;&esp;为不添麻烦,李瑄出征后,李适之一直在长安。

&esp;&esp;“七郎还是要以国事为重。我一老朽,在长安就行了。”

&esp;&esp;李适之摇了摇头。

&esp;&esp;他不愿意再因这种小事,去麻烦到日理万机的七郎。

&esp;&esp;“如果父亲有心愿,不去实现,这不是孝子,也不能去做天下的表率。”

&esp;&esp;李瑄觉得这没什么。

&esp;&esp;“天子之孝,异于匹夫。七郎为国为民,这就是最大的孝道。”

&esp;&esp;李适之有自己的理由。

&esp;&esp;“也罢!”

&esp;&esp;李瑄不再多说。

&esp;&esp;但心里已有决定。

&esp;&esp;随着长安人口越来越多,粮食压力非常大。

&esp;&esp;在没有化肥的时代,关中平原水土流失后,不足以养活数百万人。

&esp;&esp;这十几年间,加强外地迁徙人口,长安府人口暴涨一倍。

&esp;&esp;陕西省人口也多了百分之三十。

&esp;&esp;两京古道运输粮食的车辆,不绝于路。

&esp;&esp;以前李隆基先后五次,长达十年的时间到洛阳“就食”。

&esp;&esp;恐怕要不了多久,这种事情就会出现在李瑄的头上。

&esp;&esp;所以,李瑄一定会到洛阳执政。

&esp;&esp;最重要的是,李瑄要在中原地区,开始计划筹备工业革命。

&esp;&esp;利用淮南、江南、钱塘、河南、齐鲁、河北等地的人力物力,展开一系列部署。

&esp;&esp;而将这些人力物力,全部调到长安,太浪费资源。

&esp;&esp;太平盛世,天子居于天中。

&esp;&esp;相比于都护府,汉地二十四省中最核心的九省只要进入工业革命,西方的都护府便会被牢牢控制。

&esp;&esp;李瑄不可能本末倒置,先去发展西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