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543章

&esp;&esp;王瑾也拱手道:“臣毛遂自荐,愿去河道巡查督工。”

&esp;&esp;太和帝略一犹豫。

&esp;&esp;工部周尚书和王丞相一鼻孔出气,王瑾是王丞相幼子,立场左右摇摆不稳,去河道督工显然不合适。至于郑宸,又因安国公被弹劾之故,和王丞相一党势成水火。去了定然挑刺找茬,很容易闹出矛盾纠葛。对朝堂安稳也大大不利。

&esp;&esp;至于李博元,还有几个月就是婚期。河堤修个一年半载都是常事,不便派他前去。

&esp;&esp;还有姜颐……还是在宫里待着吧,就别出京城了。

&esp;&esp;这么算来算去,身边心腹竟是都不合适。

&esp;&esp;姜韶华的声音在耳畔响起:“皇上,派谁去督工在其次,以后再商议不迟。眼下最要紧的,是先批复奏折,核算修多少里河堤,需要多少钱粮。”

&esp;&esp;太和帝一听有理,点点头道:“河堤是一定要修的。王舍人,你将奏折拿过来,朕来批复。”

&esp;&esp;“明日王丞相进宫,将这份奏折给王丞相,再召重臣进宫商议此事。”

&esp;&esp;第482章 信任(三)

&esp;&esp;养病两个多月之久的王丞相,终于“病愈”回朝。

&esp;&esp;“老臣见过皇上。”王丞相一脸愧色地站在龙榻前,拱手行礼:“皇上病中,还要为老臣的身体操心,老臣实在惭愧。”

&esp;&esp;太和帝不能下榻,被扶起坐在龙榻上,声音倒是多了些中气:“王丞相免礼平身。来人,赐座。”

&esp;&esp;葛公公和另一个内侍搬了椅子过来,王丞相推让一番,也就坐下了。

&esp;&esp;太和帝病了这一场,原有的锐气被磨平了不少,说话愈发温和平顺:“以前的事,就不必再提了。就说眼下,朝中事务繁杂,政务堆积,朕又在病中,当不得大用,要辛苦丞相了。”

&esp;&esp;王丞相自要表一番臣子忠心。陈词滥调,虚情假意,听了让人腻歪,不必细述。

&esp;&esp;君臣假惺惺地做戏一场,很快便商议起了正事。

&esp;&esp;王丞相看了工部周尚书的奏折,面色也凝重起来:“此事必须尽快朝议,拿出个主意来。”

&esp;&esp;太和帝点点头:“朕已让人传口谕,六部尚书侍郎很快便会进昭和殿。朕无力去正殿,就让众臣来朕寝室。”

&esp;&esp;王丞相眉头一皱,一脸不赞成:“皇上龙体有恙,应该静心养病,岂能为政务操心。再者,皇上现在龙体虚弱,也不宜让众臣亲眼瞧见。以免损了皇上天威。皇上信得过老臣,便将此事交给老臣。等商量出结果来,老臣再来向皇上回禀。”

&esp;&esp;太康帝当年病重的时候,便将政务全部交托给王丞相。如此,既不烦心操劳,又没让众臣亲眼目睹天子病弱的模样,保持了天子的尊严体面。

&esp;&esp;可这么一来,王丞相又将大权独揽。权利给出去容易,想收回就难之又难了。

&esp;&esp;太和帝心中权衡,一时拿不定主意,耳畔响起姜韶华的声音:“王丞相言之有理,皇上现在不宜见众臣,还是由王丞相主持朝议才是。臣妹就做皇上的眼睛和耳朵,去看一看听一听。”